南京市科学技术局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各区动态

鼓楼“硅巷模式”入选全国科创街区典型案例 老城区科创载体建设走在前列
责任编辑:鼓楼区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5-11-04 16:43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在近日举行的2025年全球城市论坛上,鼓楼区《坚持全域创新推动融合发展——鼓楼区硅巷建设实践》成功入选全国13个“中国科创街区建设”典型案例,为老城区科创载体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一是盘活存量空间,构建梯级载体体系。鼓楼区立足老城区土地资源有限实际,将科创载体建设与城市更新深度融合,盘活老旧楼宇、闲置厂区等存量空间,形成“硅巷+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多类型梯级培育体系。截至2024年,全区建成各级各类科创载体31家,其中精品硅巷6家、市级备案硅巷23家,国家及省级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共10家。今年以来,4家载体申报工信部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主城数量第一),5家冲刺省标杆孵化器(主城首位),拟申报市级备案硅巷超10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二是强化多元赋能,激发创新集聚活力。政策层面连续五年实施“全域创新”方案,出台硅巷规划、质效奖励等系列政策,以6000万元区级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超5亿元。深化校地融合,依托南京大学、中电14所等资源,建成8家校地融合型科创载体,总规模近40万平方米,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围绕“1+2+3”产业体系,集聚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特色产业集群,80%科创载体主导产业集聚度超70%。

三是优化服务生态,提升孵化培育质效。打造“巷心力”活动品牌,开展政策解读、资源对接等活动逾200场,服务企业超千家次。创新“投孵结合”模式,近20家科创载体通过自有或合建基金提供金融支持,实现从“房东”到“股东”转变。截至2024年底,全区在孵企业552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6家,拥有有效知识产权4357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优良率连续多年超80%。

下一步,鼓楼区将持续深化全域创新理念,优化科创载体布局,强化专业孵化能力,完善产城融合创新生态,为全市创新城市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