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2947250/2023-77548 | 信息分类: | 财政、金融、审计 / 财政预算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南京市科学技术局 | 生成日期: | 2023-09-06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2022年度南京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2022年度部门整体绩效自评价报告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火炬中心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一、部门(单位)概况
(一)部门(单位)基本情况
南京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以下简称“市火炬中心”)是南京市科学技术局下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2022年9月前,市火炬中心的主要工作职责为:根据有关文件精神,依托市火炬中心组建的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各高新园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承担“宏观规划、监测评价、品牌建设、政策支持、服务支撑”等职责。
2022年9月,根据新一轮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要求,撤销原管委会总部,根据市领导《关于进一步深化南京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情况的报告》的批示精神,结合局领导和相关处室意见,市火炬中心的职责随改革而重新调整定位,主要包括:①负责全市高新园区高质量发展季度监测、年度评价工作,组织开展南京高新区火炬统计及相关工作,推进全市15个园区的火炬统计体系建设,协同开展业务培训;②承接南京高新区高质量信息化基础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工作,负责高新区网站宣传内容的审核把关等;③组织高新区战略、规划研究,开展科技、高新区等有关政策、重要问题的研究,提出措施建议;④推动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应用;⑤对接科技部火炬中心和省科技厅,开展培训交流等;⑥完成市科技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市火炬中心现有编制数20人,实有编内人数11人。根据宁编办发〔2020〕107号文件,2020年11月30日,市科技局向市人社局上报了《关于报送南京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岗位设置方案的函》,内设部门4个,名称分别是综合管理部、规划发展部、统计考评部、创新促进部。
本年度市火炬中心资产876.82万元,其中流动资产846.18万元,主要包括货币资金64.08万元、预付账款782.1万元。非流动资产30.64万元,主要为固定资产30.33万元(包括一辆公车,办公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照相机、冰箱等办公设备),无形资产0.31万元。
1.年度收支情况
本年度收入888.52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882.96万元,占总收入99.37%,其他收入5.56万元,占总收入的0.63%。本年度支出877.62万元,其中基本支出427.69万元,占总支出48.73%;项目支出449.93万元,占总支出51.27%。
2.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本年度年初收入支出预算582.21万元,收入年终决算888.52万元,支出年终决算877.6万元。差异数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300.75万元(主要原因为市财政追加南京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信息化平台建设384.9万元,扣除未使用的项目预算);其他收入5.56万元(主要为2022年全年托收账户利息收入0.04万元及职工生育津贴返还5.5万元)。
3.年度“三公经费”使用情况
(1)本年度“三公经费”支出0.82万元,其中公车运行维护费0.82万元,公务接待费无。
(2)本年度会议费支出无。
(3)本年度培训费支出7.84万元,主要是组织2022年度南京高新区统计业务培训,为61人参加相关培训费用。
单位中长期战略目标为:到2025年,推动南京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诞生若干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培育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形成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科创企业森林,新场景新赛道持续涌现,一区十五园协同联动发展,产业共治体系初步形成,园区运行机制和服务效率持续提升,市场导向的创新创业生态初步形成。“十四五”时期高新区要进入世界一流园区行列,重点围绕强化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培育壮大科创企业森林、打造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高质量创新创业生态、优化一区十五园发展新格局、构筑协同开放创新生态圈、持续深化改革探索产业共治等7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年度绩效目标为:建立完善南京高新区统计体系,一区十五园在国家层面全部纳统,按时完成15个园区及企业的统计组织、审核和上报工作,开展季度重点指标监测和年度考评;完成南京高新区信息化平台一期建设并启动二期建设;组织开展各类专场活动,打造南京高新区服务品牌;组织开展政策研究和专题调研,建立完善南京高新区一区多园运行管理和协调机制。
通过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从整体上提升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理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综合来看,我单位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结论为“优”,达到预期绩效目标。
三、部门履职成效
(一)强化政策宣贯,推动落地见效
一是制定一号文件实施细则。2022年市委1号文件正式出台后,认真开展细则制定工作。经研究,涉及高新区发展的新制定及修订细则共计6个,其中城市硅巷、创新联合体、高新区绩效考评办法3个为修订,高新区绿色发展、企业创新积分制和打造全链条孵化体系、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及未来产业等3个为新制定。到3月份,已全部正式印发。二是开展政策宣讲。根据市委创新委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年“创新政策惠万企”主题宣讲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市火炬中心共组织召开了12场各类政策宣讲活动。3月初,制定《市委一号文高新区牵头宣讲团宣传培训实施方案》,并根据宣讲的政策文件,编制宣讲稿,制作高新区宣讲PPT。自4月起,专门赴秦淮、鼓楼、玄武等高新园区开展政策宣讲,还组织相关人员赴南钢和中石化等大企业,点对点开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及创新联合体等政策的解读。三是加快政策兑现。通过企业申报、园区推荐等形式,开展绿色发展创新项目、创新联合体申报及立项,推荐江北新区的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申报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玄武、秦淮、鼓楼三区预计完成硅巷载体备案超40万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标,同时引导三个区共打造10家精品硅巷,并给予政策支持。
(二)加强考核评价,发挥激励作用
一是完善高新区(园)年度综合评价办法。围绕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与有效实施开展全面、系统研究,修订形成《南京高新区(园)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考评的实施办法》,并应用于2021年度全市高新区(园)综合评价工作,5月印发《关于2021年度全市高新区(园)综合评价结果的通报》。二是持续开展园区季度监测通报。根据《关于开展2022年高新区(园)季度监测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持续开展园区季度监测,已按时序进度完成2022年一季度、半年度、三季度的全市高新区(园)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季度监测通报工作,并在通报文稿中名列单项指标前三名园区,以资鼓励。三是高效组织企业数据填报。2022年是南京高新区“一区十五园”整体统一纳入火炬统计的第二年,为持续推进南京高新区争先进位,全年组织培训8684家园区企业参与完成火炬企业年报和创投年报数据填报,并按照科技部火炬中心要求完成年度数据审核、工作总结报送等工作,力求指标数据客观、真实反映南京高新区发展成效。四是推进电子围栏勘误及自查。为精准定位高新区的四至边界,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印发
(三)认真开展谋划,推动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
一是开展创新积分制实施细则制定。为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积分制的政策引导作用,积极研究国家及有关兄弟省市对于企业创新积分制工作的经验及成果,研究制定《关于南京高新区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同时做好政策解读相关工作。二是开展兄弟园区信息收集。积极对接科技部火炬中心及59家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国家高新区相关工作人员,结合互联网公开渠道收集、整理相关园区在积分政策制定、金融场景应用等方面工作推进情况信息,并形成信息摘编以供决策参考。三是组织积分企业榜单评定、发布。协同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市科技局、市税务局等部门,结合科技部火炬中心制定的18项企业创新积分核心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完成南京高新区首批企业创新积分评定以及榜单发布工作,2021年度评定创新积分榜单入围企业共1055家,其中初创期572家、成长期176家、成熟期307家企业,兑现政策资金约2136.5万元。
(四)推动信息系统开发,开展宣传报道扩大园区影响
一是开展高新区信息系统开发工作。根据时序进度,认真组织开展高新区信息化系统开发工作。目前,高新区官网已经上线,九大平台已开发完成,并按照要求,完成信息化平台三级等保测评和软件测试,完成了平台的各项验收工作。二是上报南京高新区十年发展成就。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国家高新区十年成就巡礼”主题宣传的通知》文件精神,总结出南京高新区十八大以来在企业创新、产业创新、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开放创新等方面的重要进展和显著成就,形成了《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年发展工作总结》并上报科技部火炬中心。三是开展宣传工作。高新区网站上线以来,经与各高新园区联系,请各园区及时上报有关工作信息。2022年,在高新区官网及时发布新闻及园区资讯235条信息,在产业资讯栏目共发布了508条信息,并积极向上报送,得到应用。其中科技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刊用6条,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网站采纳6条,科技部火炬中心网站采纳2条。其中江北新区“双碳科技创新专项示范项目获批立项”、江宁园的“举办数字创意产业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速跑’”“打造元宇宙产业发展新地标”等信息分别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网站、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和网站采用,有效提升南京高新区的综合影响力。
(五)主动配合,落实高新区相关重点工作
一是配合推进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市政府《关于建立“一区一特色、一部门一课题”改革推进机制的工作方案》要求,从方案制定、讨论研究、年终评估等全过程配合高新区管理处推进改革事项落地。二是严密组织各类项目申报及评审工作。配合高新区管理处开展绿色发展项目、创新型产业集群、硅巷等的项目申报、评审及后续的绩效评价和管理等工作。三是梳理总结南京高新区核心技术攻关情况。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通知要求,上报了南京高新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情况总结和相关攻关项目,共梳理上报了生物医药,智能电网,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能源与环境、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8个领域60项关键核心技术。四是切实抓好苏南自创区相关工作。按照省科技厅要求,撰写上报南京市2021年度落实“四重清单”自查材料报告及考核自评情况,梳理分解了2022年度南京市苏南自创区“四重清单”任务;联合市发改委制定了《南京市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并向市各相关部门、园区下发;认真总结了南京落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情况,并认真梳理苏南自创区一年来各项工作推进情况,撰写上报了工作报告。五是推进自贸区联创区相关工作。按照市自贸办要求,报送了《2021年度南京高新区(自贸区联创区)联创发展推进情况总结》,根据市自贸办《关于商请提供江苏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政策诉求的函》,研究提出南京高新区联动创新发展区政策诉求建议,及时收集报送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同时,高标准完成高新区相关的市政协提案办理,积极参与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制定,配合做好新赛道大会筹备工作等。
(六)强化安全整治组织领导,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一是强化安全整治组织领导。年初,为深入推进高新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中心配合市科技局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各园区认真总结去年安全整治情况,全面部署今年年度整治安排。通过召开全市科技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组织学习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时下发《2022年全市高新园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点》等,全面部署了2022年南京高新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12项重点工作。二是精准施策推进安全整治。中心配合市科技局与第三方安全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建立了91名专家组成的安全专家库,组织对全市高新园区安全生产进行实地调研,及时摸清了安全底数,研究编制了《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全风险评估指导导则》和《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系统技术要求》等安全标准,组织各高新园区开展安全技术培训,与园区开展座谈交流,及时把脉问诊,献计献策,提供了安全技术性的指导与帮助,有力促进了安全整治的深入推进。三是强化专业化检查督查。中心配合市科技局聘请第三方安全机构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加强节假日等关键时节、重点部位明查暗访,尤其在春节、“五一”、“七一”和“十一”等重大节假日前,联合安全生产专家开展安全大检查。今年,多次带领不同领域专家,不定期对园区企业、生产车间、危化品实验室、受限空间、建筑工地等开展专业性的安全检查,先后查出各类问题共300多条,指导园区及时整改,已全部整改到位,问题整改率达100%。我市16家高新园区(含白马高新区)均已完成整体性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完成率达100%;集约化可视化监管平台建设按计划推进,16家高新园区可视化监管平台项目(首期)已全部投入使用。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预算编制及执行的精准性需进一步完善,未充分考虑到疫情暴发等风险因素对项目落地的影响。部分项目预算存在执行率较低的情况。
五、有关建议
建议市财政局多组织相关绩效知识宣讲和业务培训,开展业务交流。
六、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及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