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2947250/2023-77550 | 信息分类: | 财政、金融、审计 / 财政预算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南京市科学技术局 | 生成日期: | 2023-09-06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2022年度国际人才交流中心2022年度整体预算绩效自评价报告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国际人才交流中心;绩效自评价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一、部门(单位)概况
(一)部门(单位)基本情况
南京市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承担全市人才智力引进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具体事务;为来我市工作和为我市服务的海内外留学人员在人才引进、学位认证、推荐择业、项目交流、创业扶持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承担外国专家、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服务工作。
南京市国际人才交流中心现实有编内人数7人。
本年度南京市国际人才交流中心资产1254888.66万元,均为流动资产,全部为货币资金。
1、年度收支情况
本年度收入2882171.02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2882171.02万元。本年度支出2882171.02万元,全部为基本支出。
2、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本年度年初收入预算2631800万元,年终决算2882171.02万元。本年度年初支出预算2631800万元,年终决算2882171.02万元。
3、年度“三公经费”使用情况
(1)本年度“三公经费”支出为0万元。
(2)本年度会议费支出为0万元。
(3)本年度培训费支出为0万元,为0人参加相关培训费用。
单位中长期战略目标为:一是因才施策,抓好人才计划的实施。配合外专局,在持续做好现有紫金山人才先锋计划(外国人才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政策条件,充分调动引才主体利用海外智力提升创新能力的积极性,同时充分挖掘高校外籍留学生资源。以政府为主导,调动园区、企业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园区、企业和在宁高校的协同联动。构建针对高端外国专家、外国专业人才和青年人才、引才载体的,更加科学合理、系统完备的外国人才引进、培育、服务体系。二是长效常态,抓好品牌活动的开展。持续放大双创大赛品牌的外溢效应,聚焦外国人才引进和国际合作交流。常态化开展科技人才和外专服务活动,形成自主品牌,并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各区(园区)结合自身优势形式多样、务实高效的开展各类人才服务工作。建立外籍专家联络服务机制。三是改革便利,抓好各项服务的落实。继续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深做实,配合省科技厅外专局推出来华工作许可工作持续便利化举措。
二、评价结论
经评价,南京市国际人才交流中心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得分91.5分,绩效等级为“优秀”。南京市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在南京市科技局党组领导下,围绕引领性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在全市人才智力引进、国际交流合作、海内外人才服务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部门履职成效
南京市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根据《南京市科技局党组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的工作思路和任务安排,注重突出部门特色,扎实开展各项业务。
(一)人才引进有成果。围绕省对市高质量考核目标任务,在总结首批紫金山英才计划外国人才项目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外国人才引进的特点和流动规律,对申报条件和政策条款进行了优化,今年共受理申报项目114个,立项项目73个,拨付市本级财政扶持资金641.5万元,覆盖29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科小企业,17家独角兽(培育)企业,8家专精特性“小巨人”企业。完成原“345计划”立项项目的中期评估、结题验收和核销等工作。9个项目通过中期评估,8个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共涉及海外创新团队成员57人,市本级财政资助经费900万元。
(二)人才服务有实招。一是推进工作便利。主动协调和积极对接公安局和政务办,推动了市级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单一窗口”正式对外,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加大审批力度,加快办理时效,减少受理环节,减短办结时间,减少递交材料的“三加三减”举措,实现申请人办理“双证”“最多跑一次”,整体办结时限缩短至15个工作日,申请材料缩减至11份。二是开展监督管理。于10月中旬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自查和专项检查工作,按照“类型均衡、产业兼顾、区域集中”的原则,对32家企事业单位共262名外国人才的工作许可办证情况进行抽样检查,并撰写检查报告报送省科技厅。三是规范管理制度。制定出台了《区(园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受理点管理规则(试行)》(宁科〔2022〕163号),定期对区级受理点进行政策辅导,组织人员培训和监督指导。
(三)人才活动有品牌。举办2022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双创大赛,面向全球征集来自欧洲、北美、亚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个项目,其中67个项目通过初审进入全球选拔赛,项目持有人及团队成员中博士占比70%,海外人才占比50%,经3场全球选拔赛后,共30个项目晋级进入总决赛。搭建外籍人才与我市各创新主体交流合作的平台,结合开展的3个场次的“path to nanjing”国际人才(技术)供需对接活动,为近150名海外人才和近40家创新主体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定期组织“Pitch·Day”智享日主题沙龙等活动,开展了近10个场次政策宣讲、沙龙交流、人文互动等,传递南京市最新创新创业政策信息,分享他们生活工作学习上的经验和体会,帮助他们寻找并扩大“智同道合”的朋友圈。
(四)人才培养有试点。做好2022年线上出国(境)培训试点项目。根据培训工作要求的新变化,加强学习研判和部门间沟通,协助市社科联申报并成功立项线上出国(境)培训试点项目1项,参训学员80人。做好2022年青年科技人才中长期出国(境)培训专项申报受理工作,会同组织、外事等部门联合评定,上报青年科技人才中长期出国(境)培训项目3项,最终苏交科集团和紫金山实验室2个项目成功获批。
(五)人才宣传有成效。加强与国外人才研究中心的联系合作,宣传南京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取得的成果。积极组织引智战线的人员参加国家和省里举办的深圳海交会、广州留交会、海外人才招聘会等,通过制作宣传片、设展搭建等,宣传南京引智政策和环境,提高南京在外籍人才中的显示度。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预算编制需进一步完善和精准化,将预算绩效理念和绩效管理方法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并实现与预算管理的有机融合。
五、有关建议
建议多开展相关业务培训,以便更好的推进预算绩效自评价工作,真正提升部门绩效管理能力。
六、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及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无。